内页广告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定位研究
定位研究
青少年强迫现象及其发展特点
来源:   作者:

【作者简介】李占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100088)

邱炳武 王极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100101)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青少年强迫现象及其发展特点。方法:以班为单位用LOI-CV调查北京市四所中学六个年级72个班的学生,收回有效问卷3185份。平均年龄14.68±1.75岁,男生占52.2%。结果:中学生LOI-CV是/否得分:男8.65±3.56,女8.61±3.40;干扰分:男9.42±7.42,女8.50±6.97。整齐清洁因子是/否分女生高于男生(F[,3104,1]=13.85,P<0.001)而检查重复因子男生高于女生(F[,3115,1]=15.52,P<0.001)。总干扰分男生高于女生(P<0.05),年级对总干扰分及其四个因子的主效应均达显著性水平(F[,3076-3092,5]=3.02~18.59,P<0.05)。强迫症状总检出率为13.6%,且男生高于女生(X[2]=5.40,P<0.05)。男生各年级间强迫症状检出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X[2]=22.81,df=5,P<001),女生年级间的差异无显著性(X[2]=5.50,P>0.05)。结论:中学生普遍存在强迫性体验,男生以检查与重复内容多见,女生以整齐与清洁内容的几率较高。强迫现象具有随年龄增长而呈似'W'型的发展曲线。强迫症状总检出率为13.6%,具有在新入学和即将毕业的年级学生中较高的特点,提示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英文摘要】Objective:To explore obsessive-compulsive phenomenon in adolescents.Method:3185 adolescents aged 15±2 year-old(52% male)were measured with Leyton Obsessional Inventory-Child Version(LOI-CV).Result:Total yes/no score of LOI-CV:male 8.65±3.56,female 8.61±3.40.Interfering score:male 9.42±7.42,female 8.50±6.97.The yes/no score of cleanliness and tidiness was higher in female than in male,while that of checking and repetition was higher in male than in female.The total interfering score was also higher in male.The main effect of grade on the total and four factor scores were significant (F=3.02-18.59,P<0.05).The screening out ratio of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 was 13.6%,with higher ratio in male than in female(X[2]=5.40,P<0.05).Grades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screening out ratio in male,but not in female.Conclusion:Obsessive-Compulsive experiences are common in adolescents.Obsessive compulsive phenomenon manifests as"W"curve with grades.The total screening out ratio of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 was 13.6%,with higher ratio in male,and higher ratio in students just admitted or before graduation.

【关 键 词】心理学/强迫现象/断面调查/青少年/LOI-CV

psychology obsessive-compulsive cross-section investigation adolescents LOI-CV

【正    文】

随着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教育和心理卫生工作者的重视。最近国内调查显示,青少年强迫问题尤为突出,与抑郁、焦虑一样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1]。国内缺乏有关青少年强迫性障碍的流行病学资料。国外的调查显示,青少年强迫性障碍的患病率为3~3.4%,年发病率为0.7%,亚临床强迫性障碍的患病率高达19%,年发病率为8.4%[2-4]。临床精神病学的研究发现,约1/3~1/2的成年强迫性障碍患者发病于青少年时期[5]。所以,从发展病理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来研究青少年强迫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不仅可以加深对青少年强迫现象的理解,而且对青少年心理素质教育及临床工作也具有指导意义。

对象与方法

对象 在北京市海淀区和西域区四所中学六个年级中整班抽取72个班,每个年级12个班,共3221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3185份,有效应答率为98.9%。年龄为12~19岁,平均14.68±1.75岁。男生占52.2%,女生占47.4%,性别不详占0.4%(11名),年级不详2名。少数民族学生占6.8%。初一占17.2%,初二占17.6%,初三占17.5%,高一占17.2%,高二占16.4%,高三占14.1%。

方法 工具:莱顿强迫问卷(儿童版)(LOI-CV)共20题,由李占江等修订,包括幸运数字、整齐清洁、检查重复和一般强迫思维四个因子。采用笔答方式对问题的存在与否和干扰程度进行自我评分。干扰评分为无干扰(0)、有点儿干扰(1)、部分干扰(2)和许多干扰(3)四级。在我国城市中学生中应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6]。

问卷调查主要以班为单位集体进行,部分被试因缺席而进行个别补测。由于班级较多,每班由班主任老师维持教室秩序,研究者巡视各教室,对有疑难问题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解答。班主任老师不准答疑。在每次调查前由研究者向被试讲解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用途,特别强调测试结果绝对保密且与学校管理和评优无关。然后对问卷的指导语进行讲解,确保被试完全理解问卷的要求后才开始答卷。答卷约需5~10分钟。

极端回答问卷以及漏答或重复选答题目数超过2题的问卷确定为无效答卷,不记入统计。应用SPSS10.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方法有一般统计描述、多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卡方检验。

结果

一、中学生LOI-CV得分结果

LOI-CV是/否得分情况(表1):

附图{图}

由表1可见,中学生六个年级在LOI-CV是/否总分及四个因子上均有得分。总体上讲,中学生有8个以上条目回答为“是”,整齐和清洁因子及一般强迫思维因子有3个以上条目回答为“是”。

2.LOI-CV干扰分结果(表2):

附图{图}

在表2中显示,六个年级学生在LOI-CV总干扰分和各因子干扰分上均有得分,其中,整齐和清洁因子及一般强迫思维因子的干扰得分较高。

3.强迫症状检出率:以是/否分≥15或干扰分≥20为强迫症状的划界点(特异度96.4%,灵敏度70%)[7],在所调查的3185名中学生中,共检出有强迫症状的学生434人,总检出率为13.6%。其中,男性为15.0%,女性为12.2%。各年级检出情况见表3。

表3 3185名中学生中各年级强迫症状检出人数(检出率)

附图{图}

二、中学生LOI-CV得分的年级、性别效应分析结果

1.LOI-CV是/否得分在性别、年级间的比较:应用MNOVA进行的性别(2)×年级(6)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性别和年级对是/否总分、四个因子是/否分的交互效应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F=0.54~2.23,P>0.05)。整齐清洁因子是/否得分女生高于男生(F[,3104,1]=13.85,P<0.001),而检查重复因子男生高于女生(F[,3115,1]=15.52,P<0.001)。是/否总分、幸运数字和一般强迫思维的性别主效应不显著(F[,3106-3168,1]=0.02~1.34,P>0.05)。年级对是/否总分及四个因子的主效应均达到显著性水平(F[,3104-3168,1]=3.45~19.29,P<0.01)。

经多重均数比较发现,在是/否总分,初一高于高二(P<0.001)。幸运数字是/否分高二高于初一(P<0.05)。整齐清洁因子初一高于其余各组(P<0.05),高二和高三均低于初中各年级得分(P<0.05)。检查重复因子初一高于其余各组(P<0.01)。一般强迫思维因子初一低于高三(P<0.05)。是/否总分及各因子分在其余各年级间的比较无差异。

2.LOI-CV干扰分在性别、年级间的比较:应用MNOVA进行的性别(2)×年级(6)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性别和年级对总干扰分、四个因子分的交互效应均未达显著水平(F=0.30~1.43,P>0.05)。除整齐清洁因子的性别主效应不显著外,性别对总干扰分和其余三个因子的主效应达显著性水平(F[,3076-3092,1]=4.35~21.52,P<0.05),而且男生高于女生。年级对总干扰分及其四个因子的主效应均达显著性水平(F[,3076-3092,5]=3.02~18.59,P<0.05)。

经多重均数比较发现,在总干扰分,初一高于高一(P<0.05)、高二(P<0.001)和初二(P<0.05),高三和初三与初一的比较无差异。在幸运数字因子,高一和高三高于初一(P<0.05),其余各组与初一的比较无差异。在整齐清洁因子,初一高于其余各组(P<0.05)。在检查和重复因子,初一高于其余各组(P<0.01)。在一般强迫思维因子,初一低于高一、高二和高三(P<0.05),与初二和初三的比较无差异。

三、强迫症状组学生强迫症状检出率、LOI-CV干扰分在性别、年级间的分析结果

1.强迫症状组学生LOI-CV干扰分在性别、年级间的分析结果:应用MNOVA进行的性别(2)×年级(6)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性别和年级在总干扰分、四个因子分的交互效应均未达显著水平。除整齐清洁因子的年级主效应达显著性水平(F[,346,5]=3.41,P<0.001)外,性别对总干扰分和其四个因子的主效应(F[,345-352,1]=0.05~1.37,P>0.05)和年级对总干扰分及其余三个因子干扰分的主效应均不显著(F[,345-352,5]=0.99~2.06,P>0.05)。经均数比较分析发现,初一的整齐清洁因子分高于高二和高三的分数(P<0.05)。

2.强迫症状检出率在性别和年级间差异的分析结果:总的来看,强迫症状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X[2]=5.40,df=1,P<0.05),在各年级内未发现性别间的差异(X[2]=0.11~2.77,df=1,P>0.05)。在各年级间强迫症状检出率的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X[2]=25.77,df=5,P<0.0001)。以初一最高,高三次之,初三第三,高二最低(见表3)。在性别内各年级间强迫症状检出率的分析发现,男生强迫症状检出率年级间差异具有显著性(X[2]=22.81,df=5,P<0.01),女生六个年级间的差异无显著性(X[2]=5.50,df=5,P>0.05)。

讨论

强迫现象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很多学者注意到儿童时期的仪式动作或行为与强迫障碍的关系。本研究发现,中学生在Leyton强迫问卷20个条目中平均有8个条目回答为‘是’,干扰程度得分为8.97±7.22分,说明在中学生阶段学生普遍体验到强迫现象的存在。在性别方面,男女生选择‘是’的条目数基本一致,但在总干扰分男生高于女生,在幸运数字、检查和重复、一般强迫思维也存在类似的结果,而整齐和清洁分在性别间无差异。说明强迫现象对男生的影响较为显著。有意思的是,女生的强迫现象更多表现出以整齐、清洁内容为主,而男生以检查、重复的内容较突出。这种差异可能与社会文化环境对性别角色的要求不同有关。以是/否分≥15或干扰分≥20为强迫症状的划界点[7],在所调查的学生中强迫症状的总检出率为13.6%。这一结果较国外报道的青少年亚临床强迫性障碍的患病率为低,但较强迫性障碍的患病率为高[2-4]。其中,男性为15.0%,女性为12.2%,男生高于女生,但在各年级内强迫症状检出率不存在性别间的差异。这与许多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报道的结果相一致[8-11],但不支持发病年龄早的患者男性占优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趋于一致的观点[12]。强迫症状组学生的LOI-CV总问卷及四个因子的干扰分均不受性别的影响。说明在强迫症状严重程度上并不存在性别间的差异,与国内用SCL-90对中学生的调查结果也基本一致[1,13]。

关于强迫现象的随年龄发展而变化的特点研究较少。Thomsen等人用同一强迫问卷的研究发现,6年级的问卷总分和干扰分最低,9和10年级最高[14];用Maudsley强迫症状问卷的研究未发现青少年强迫症状随年龄的变化[15]。本研究发现,年级对LOI-CV是/否分、总干扰分和四个因子分有影响。是/否分和总干扰分在初一、高三最高,初二、高二最低,呈似'W'型的发展曲线,其中初三、高一处于"W"型曲线的中间最高点。这与上述国外同名问卷的调查结果不同,可能与学生所处的学校环境和文化的差异有关。本研究进一步分析还发现,一般强迫思维因子的干扰分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高。幸运数字因子除高二年级的学生较低外,也呈现相似的特点。在检查和重复、整齐清洁因子均以初一年级的干扰分最高,然后逐渐下降到高二最低点,到高三又有所回升。是/否分在四个因子上的变化趋势与干扰分类似。造成这样的发展趋势可能与中学生自我意识、认知发展水平以及所处环境的变化有关。

从临床样本对青少年强迫症状随年龄变化特点的研究未见报道。已有的用强迫症状问卷对非临床人口的研究也未得出一致的结果[14,15]。本研究对强迫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检出率的年级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LOI-CV总问卷、幸运数字、检查和重复以及一般强迫思维的严重程度在年级间无差异,仅仅在整齐清洁因子初一高于高二和高三。提示除整齐清洁因子的严重程度呈现出年级发展的特点外,强迫症状的严重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在强迫症状检出率上存在年级变化的特点。强迫症状总检出率初一年级最高,高三年级次之,初三年级第三,高二年级最低,特别是在男生尤为明显。本研究虽不能回答造成这样的发展趋势的机制问题,但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学习环境的变迁所致的不确定感、不可控制感的变化有关。由于在新的环境中,学生对环境的不熟悉或学习压力增大,使不可控制的因素增加,引起个体的焦虑或抑郁等负性情绪。学生为了摆脱负性情绪对其的干扰而代偿性地表现出强迫症状,从而表现出新入学和毕业年级学生的强迫症状检出率增加的特点。

总之,通过本研究发现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强迫性体验,男生以检查与重复内容多见,女生出现整齐与清洁内容的几率较高。强迫现象具有随年龄增长而呈似'W'型的发展曲线。中学生强迫症状的总检出率为13.6%,特别是在强迫症状检出率表现出在新入学和即将毕业的年级较高的特点提示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参考文献】

1 胡胜利.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心理学报,1994,26(2):153~160.

2 Zohar AH,Ralzoni G,Pauls DL et al.A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s and related disorders in Israeli adolescents.J.Am.Acad.Child Adolesc.Psychiatry,1992,31(6):1057-1061.

3 Valleni-Basile LA,Garrison CZ,Jackson KL et al. Frequency of Obsessive-sompulsive disorder in a community sample of young adolescents.J.Am. Acad.Child Adolesc.Psychiatry,1994,33 (6):782-791.

4 Valleni-Basile LA,Garrison CZ,Waller JL et al.Incidence of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in a community sample of young adolescnts.J.Am. Acad.Child Adolesc.Psychiatry,1996,35 (7):898-960.

5 Flament MF,Whitaker A,Rapoport JL et al.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in adolescence:a epidemiological study.J.Am.Acad.Child Adolesc.Psychiatry,1988,27 (6):764-771.

6 李占江,王极盛.莱顿强迫问卷(儿童版)信度、效度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2):94~96.

7 李占江,王极盛,贺美玲.莱顿强迫问卷(儿童版)信度、效度兼划界分的研究.医学研究通讯,2001,30(12):23~24.

8 Toro J,Cervera M,Osejo E et al.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a clinical study.J.Child Psychol.Psychiatry,1992,33(6):1025-1037.

9 Flament MF,Koby E,Rapoport JL et al.Childhood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s:a prospective follow-up study.J.Child Psycholo.Psychiatry,1990,31(3):363-380.

10 Hanna GL.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Am.Acad.Child Adolesc.Psychiatry,1995,34(1):19-27.

11 Leonard HL,Swedo SE,Lenane MC et al.A 2-t0-7-year follow-up study of 54 Obsessive-compulsive child and adolescents.Arch Gen Psychiatry,1993,50:429-437.

12 Rapport JL.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American Psychiatry Press.Washington,DC,1989.

13 姚许一,姚恭敏.SCL-90在评定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中的应用研究.美国中华心身医学杂志,1997,1(1):35.

14 Thomsen PH.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Self-report obsessive-compulsive behavior in pupils in Denmark.Acta Psychiatr.Scand ,1993,88:212-217.

15 Allsopp M,Williams T.Self-report measures of obsessionality,depression and social anxiety in a school population of adolescents.Journal of Adolescence,1991,14:149-157.

发布时间:2023-01-27  阅读:292次
0
联系我们

联系人:章经理

Q Q :188196398

地 址:南京市新模范马路99号 702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

扫一扫,咨询我们

扫一扫,咨询我们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晴文商学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